爱回收助力院校实现垃圾分类与“两网融合”体系落地

时间:2019-07-02 17:01:09       来源:

生活垃圾分类,成为近期备受热议的话题。今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执行。这意味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上海推进20多年之后,正式纳入法治框架。

为了进一步改善校园生活环境,作为杨浦区迎接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仪式的环节之一,同时也作为近期正在进行的同济大学垃圾分类宣传周的组成部分,6月29日,由上海市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杨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杨浦区“两网融合”承载企业爱回收承办的主题为“分类新时尚 公益千人行”杨浦区贯彻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暨同济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启动仪式在同济大学举行。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冰,爱回收CEO陈雪峰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在本次活动上,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建平表示,从6月18日起,“两网融合”落地校园,全面覆盖宿舍区、教学区,为数万名师生提供了24小时智能化的可回收物投递服务,为师生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也为学校垃圾减量提供了支持。正值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正式实施,希望全体师生大力发挥高校带头作用,打好这场垃圾分类攻坚战,积极推动完成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据介绍,在同济大学各级领导、杨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的支持、关怀、监督下,爱回收作为杨浦区“两网融合”体系的搭建方于2019年6月成功完成同济大学垃圾分类投放点及“两网融合”服务点的建设,率先实现了垃圾四分类和“两网融合”体系落地。

同济大学作为杨浦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同时也是杨浦区垃圾分类及“两网融合”服务体系的重点示范单位,近20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为师生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便利性提供了支持,同时成为杨浦区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延伸。据介绍,投入运营以来,一周内已有超过4000人次投递,总投递重量超过10吨,正逢毕业季,也为同学们毕业清理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同济大学所在的杨浦区“两网融合”项目在上海投入的所有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均为自主研发设计,是杨浦区第一套自主研发的用于垃圾分类的设备,研发资金投入已超千万元。市民在回收机上输入自己手机号或相关账号,按页面提示投放可回收物,机器当场称重后,账户自动积分。目前,杨浦区“两网融合”服务点根据小区人口居住密度、场地状况等实际情况铺设,同时定期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指导和促进居民分出生活中的可回收物,为垃圾箱减负。2019年,杨浦区共计划完成500个网点建设,同时投放2000台自助回收设备。按照整体规划安排,目前已经完成268个网点的落地,实现日均回收峰值超80吨,每周平均有超过15万名居民通过“两网融合”服务体系参与可回收物的交投。

爱回收CEO陈雪峰表示,非常感谢同济大学给予爱回收的支持,让爱回收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垃圾分类的事业中。作为同济校友,回到母校参与这样的活动为此感到荣幸之至。一年前爱回收就积极投入到了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垃圾分类结合起来,推出了可回收物的智能回收方案。未来爱回收将继续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让回收方案更加智能化,覆盖到更多的地方,为上海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借此契机回报母校,也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机会参与同济大学的垃圾分类工作,借助同济大学的学科优势,加深合作,将同济大学建设为垃圾分类的标杆校园。

作为一家提倡公益环保的社会型公司,通过8年互联网行业开发、运营能力积累,爱回收每年回收废旧电子产品超过1000万台,相当于保护16.5万亩森林,减少碳排放1.32万吨,在鼓励用户保护环境、物尽其用的同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公益方面,为了帮助山村儿童打破地理环境限制,通过数码在线教育接触更多知识,爱回收与一扇窗计划公益组织共同发起了#回收爱计划#,为山区儿童捐赠优质二手电子产品实现在线教育,助力孩子们开阔视野,打破认知边界。

在活动当日,爱回收的志愿者们联合同济大学广大师生在校园内开展了一系列公益环保活动,在校园内多个点位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传递垃圾分类理念,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分类知识,养成分类习惯。

关键词: